近年来,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腾格里额里斯镇乌兰哈达嘎查以党组织为核心,以牧户为基础,以合作社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把党支部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组织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良好发展格局,切实拓宽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乌兰哈达嘎查地处腾格里额里斯镇与宁夏中卫市交界地区,总面积628平方公里。2011年,在政府扶持下,嘎查依托境内的沙漠、草原、湖泊、湿地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及便捷的交通条件,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旅游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发展旅游产业,为牧民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原先我们是一个纯牧业嘎查,守着‘旧’饭碗,找不到新出路。多亏了李书记想出了发展旅游业的好点子,我们以自家的马和骆驼等入股合作社,投入不大,每家每户都能接受,没想到当年分红就达2万多元。”如今,回忆起2011年入股合作社后年底分红时的场景,曾是嘎查贫困户的王进飞依然记忆犹新。在随后的几年中,王进飞看准了沙漠越野体验项目,贷款购买了几辆沙漠摩托车搞起了旅游服务。随着嘎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他的收入逐年提高,不仅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成了嘎查的富裕户。同时,嘎查集体经济突飞猛进,红利收入从最初的66万元增长到320万元,每年给嘎查集体经济创收25万元,嘎查人均收入由合作社成立前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了现在的3万多元,133名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旅游业造成极大冲击,夏季原本热闹的景区人气低迷。如何才能稳住农牧户的钱袋子?这又给嘎查书记李雄鹰出了道难题。“要想保持嘎查产业兴旺,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不断推进嘎查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发展以滩羊、小黄牛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和沙产业。”李雄鹰在与支部委员们讨论后,将嘎查的旅游合作社转为全民股份经济合作体,以更全面、专业的方式服务广大农牧民。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牧民群众的收入才能稳定增长。”李雄鹰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嘎查将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积极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富民产业,让农牧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见习记者史夏濛